“目前藥品包裝材料漲價很厲害,不直接接觸藥品的紙質藥包材已累計漲價20%左右。” 武漢中聯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平對近來不斷上漲的藥包材價格甚是煩惱。
相較于藥品原料的緩步上漲,開年以來,藥品外包裝突然的、大幅度的飆升,讓國內企業明顯感覺到壓力巨大。“我們現在只能進行內部調整,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費用。目前我們的一些藥品在部分地方的招標中實際上是虧損的。”王軍平表示。
包材普漲
今年以來,由于上游原料和能源價格上漲,除了紙質藥包材,明膠空心膠囊、藥用丁基膠塞和藥用玻璃管等藥包材價格均呈上漲態勢。
中國醫藥包裝協會一位人士向《醫藥經濟報》記者表示,由于包材的上游原料一直在漲價,包材漲價也是必然的。她認為,包材的原料主要是石油產品和玻璃,近兩年來石油價格一直在上漲,導致相關產品價格一路飆升;玻璃是能源消耗“大戶”,能源價格上漲必然波及玻璃制品。所以,目前包材的大宗產品都在漲價,包括國外企業的相關產品價格均有上揚。
數據顯示,動物價格上漲導致藥用明膠生產成本大幅上升,每噸價格同比上漲1萬元。由于上游原料價格上漲較快,導致合規、合格企業的機制藥用空心膠囊產銷處于虧損狀態,估計至少將提價10%。
另據藥用玻璃生產企業反映,去年以來,生產藥用玻璃瓶所需的純堿、重油、天然氣等原輔料、能源價格漲幅均達20%。
國內一大輸液生產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輸液用玻璃瓶價格也已上漲近10%,如果上游原料等價漲趨勢不變,輸液用玻璃瓶價格或將繼續上揚。
此外,同樣因為丁基橡膠原料每噸上漲1萬元,藥用丁基膠塞供貨價亦開始上漲。
成本壓力增大
由于新藥市場價格普遍較高,業內人士認為,此輪包材價格上漲對高科技新藥研發企業的影響不大,受影響較大的將主要是國家統一定價的普藥廠家。
“雖然現在包材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漲幅卻很明顯。原輔材料成本在上升,而創新藥企業或外資企業由于產品定價較高,受此影響相對較小,影響最大的估計是普藥生產企業以及廉價藥生產企業。”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某知情人士如是表示。
例如,由于包材成本占據大輸液產品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成本上漲對輸液企業的利潤影響最為明顯。 對此,北京百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先宏則表示:“成本上漲的壓力我們也感受到了,我們的原料均從國外進口,采購價格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浮。近一年,包材漲價也很明顯,之前企業一個包裝的印制費用是0.17元,現在已經漲至0.20元以上。”
不過白先宏坦言,“由于我們的產品是創新藥,相較于低成本、大數量的普通藥品而言,我們的產品抗原料漲價能力較高。”
事實上,除了包材漲價,原輔材料價格也在上漲。農副產品的持續上揚,直接拉升了中藥材的價格。
“作為老牌國有中藥生產企業,中聯藥業集團嚴格按照標準足料生產,企業現在負擔很重。”王軍平說。
價格競爭弊端
面對包材價格的上漲,業內企業應對乏力。一位企業人士表示,普藥企業面臨政策性降價和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但根源還是創新能力不足、普藥產品產能過剩,這同時暴露出目前企業單純依靠價格競爭的弊端。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規定兩年調整一次價格,如遇成本上漲,企業可向價格主管部門申請提價。不過,在當前國家下調藥品價格的大趨勢下,企業單獨申請的情況不多見,即使申請了,也很難達到預期目的。
中國醫藥包裝協會上述人士認為,雖然國家對很多產品進行限價,但除外資企業外,大部分企業的定價是在限價之下的,這是因為他們把包材和藥品的利潤“貢獻”給了渠道和終端環節,這樣一來,其抵御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能力就很差。
目前,業內對于漲價趨勢在短期內逆轉普遍持不樂觀的態度。不少企業認為,這是考驗企業抵抗能力的時候,一是通過企業內部技術、管理提升來消化成本的上漲壓力,另外也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盡快出臺和落實相關配套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