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895631
發布時間:2008/2/20 12:26:00 發布人:admin
產品永遠是藥品市場的主角,無論是專利糾紛、招標采購還是藥品降價,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產品來展開的,一個產品可以使一個企業迅速走紅,也可以使一個企業一夜消失,主宰這個市場的也是上萬個各色品種!
最具市場表現品種:青霉素工業鹽/維生素C原料藥
【聚焦點】 價格瘋漲 【影響力】 ★★★★★
從2006年底開始,在經歷3年行業低迷后的中國原料藥開始劃出美妙的上升曲線,諸多大宗原料藥品種均出現了量增價揚的態勢,市場表現令人側目。
青霉素工業鹽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品種,這充分體現在一系列的的統計數據中。今年上半年,青霉素工業鹽出口價量同時爆發的趨勢已經頗為明顯:2007年前4個月,青霉素工業鹽出口達0.51萬噸,同比增長23.75%;出口額為0.69億美元,增長75.25%;出口平均單價13.51美元/公斤,增長41.61%!
至下半年,青霉素工業鹽出口最高報價一度飆增至20美元/BOU,比2004年最低出口價格高出近3倍。這種上漲,使得下游抗生素中間體以及頭孢類、半合成抗生素產品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可以說拉動了整個品類景氣度的抬升!
而以維生素C為代表的水溶性維生素亦是這一輪行情的受益者。2006年維生素C原料藥價格跌至3.3美元后,由于國家環保政策的出臺,造成整個產業出現結構性調整,加之下游需求的拉動,維生素C原料藥的價格終于見底回升,并且在2007年全年持續上漲。前3季度,這一品種累計平均價格達到4.41美元/公斤,至11月,同比漲幅已達53%。
但中國大宗原料藥似乎始終逃不出市場周期“價升-復產-擴產-價跌-停產”的詛咒。從8月底開始,價值鏈延伸最廣泛、國際市場最具競爭力的青霉素工業鹽價格開始回落,維生素價格也穩中有降。至近期,青霉素工業鹽的出口報價已經跌破8美元/BOU,大宗原料藥未來一年能否維持景氣開始變得越來越微妙!
最具人氣品種:血液制品
【聚焦點】 極度緊缺 【影響力】 ★★★★★
盡管可以穩居醫院用藥量的頭把交椅,但是“短缺”和“安全”卻是2007年血液制品市場的兩大關鍵詞!
年初以來,從人血白蛋白到八因子(人凝血因子Ⅷ),醫療機構的血液制品儲備紛紛告磬,一些臨床急救藥品“一藥難求”的局面甚至導致部分病人命懸一線。即使在北京這樣醫療資源充足的地方,一些醫療機構對人血白蛋白、靜脈丙球、特異性丙球蛋白這些血液制品的使用也全部采取了嚴格控制措施! ‘斶@一問題被媒體廣為關注之后,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漿供應不足的現實逐漸浮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中:2004年以前,全國血液制品企業血漿供應量在4500噸~5000噸之間,現在下滑了50%以上。國內5大血液制品企業,設計生產能力都超過1000噸,但目前實際生產能力徘徊在300噸左右。國內正常經營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共計30家,其中10余家處于半停產狀態,正常生產的只有20家左右。供需的巨大差距使得緊缺在所難免。
而更多人則認為,血漿供應不足致使血液制品短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2004年以來國家嚴格整頓血液市場的滯后效應,而現在,這樣的考驗仍在繼續。從2008年開始,原料血漿投產后需要放置90天,經對獻漿員的血漿樣本再次進行病毒篩查并檢測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斑@既是將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也是加強對一些非法采血的監控”。而若“血荒”狀況沒有得到緩解,新政將進一步加大血液制品企業的生產壓力,屆時血液的“安全”和“短缺”或將相互考驗。
最期待品種:國產艾滋病疫苗
【聚焦點】 國內抗艾領域最大亮點 【影響力】 ★★★★
今年12月1日,國內艾滋病藥物研發領域再傳捷報,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聯合研制的DNA-天壇痘苗復合型艾滋病疫苗開始在北京協和醫院進行第一組志愿者的疫苗接種。這意味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艾滋病疫苗開始進行Ⅰ期臨床試驗! 袊膊☆A防控制中心的專家介紹,該艾滋病疫苗包括DNA疫苗及復制型重組痘苗病毒疫苗兩個組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疫苗的免疫原選自我國流行最廣的HIV毒株CRF-07,包括gag、pol、env和nef 4個基因。疫苗的載體選用天壇株痘苗病毒,是因為該痘苗病毒曾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天花疫苗,安全性已得到了數億人群應用的充分驗證!
這一重組艾滋病疫苗已通過有關方面的嚴格鑒定,質量合格,獲得SFDA批準進行Ⅰ期臨床試驗。如果疫苗Ⅰ期臨床試驗成功,科研人員還將進行Ⅱ期和Ⅲ期的長期研究。這一疫苗研發獲得了國家863計劃課題及歐盟有關項目的資助。據介紹,國際上艾滋病疫苗研究已有二十余載,雖然耗巨資進行了此類疫苗的100多次臨床試驗,但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問世,兩項已完成Ⅲ期的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
最具爭議品種:中藥注射劑
【聚焦點】 在安全與銷量的矛盾中前行 【影響力】 ★★★★
在去年魚腥草事件掀起的悍然大波中,中藥注射劑度過了安穩的一年,安全問題始終是困擾中國特色創新藥物最大的難題。
去年中藥注射劑標志性成員的葛根素和魚腥草等7大中藥注射劑產品先后因安全性問題遭禁后,業界便對中藥注射劑的前景產生了深深的憂慮,據有關數據統計,2005年全國的不良反應共有17萬例,其中中藥占14%。而在這14%中由于中藥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就占了驚人的75%左右!
但藥品終究是矛盾的結合體,安全和療效始終是硬幣的正反面,今年中藥注射劑又給業界展示了另外一面,中藥注射劑是今年藥品市場用量增速最快的劑型品類之一。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布的醫院用藥數據,在目前中成藥醫院使用金額的前230位品種中,注射劑型的中藥品種有12個以上,并且使用金額前5位也基本上是中藥注射劑類別品種。歸根到底,中藥注射劑優異的市場表現應該歸功于其確切的療效,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