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營銷八大模式
發布時間:2009/2/13 16:59:00
發布人:admin
一、目標營銷模式
在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差異化,企業若能在品牌的整體規劃下,在深入、科學的市場調查的基礎上,發展出多個產品,每個產品都針對某一細分群體(分眾)進行產品策劃、包裝設計、價格定位、分銷規劃和廣告活動,那么各產品的個性和產品利益點便能更吻合更照顧到自己所針對的那部分消費者的特殊需要,自然能獲取這一群體的信賴和品牌忠誠,比面向大眾消費群泛泛而談沒有特色的產品更有競爭力。
史克的“蘭美抒”投入了大量的廣告,應用了非常細致的OTC市場操作手段,但其銷售結果卻不盡人意;東盛科技的“東盛四季三黃軟膠囊”更是入不敷出,市場推廣的結果是回款連廣告費用都沒有收回來;太太藥業的“漢林清脂”市場操作和推廣策略幾乎沒有大的偏差,但市場銷售卻非常失敗。這說明在日益同質化的藥品市場,想靠一個品種包辦天下的做法已經越來越難了。相反,國內其它一些制藥企業,由于采取目標市場營銷策略,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案例:
2003年,養生堂的“成長快樂”,在前有“金施爾康”后有“善存片”,四周被各種一哄而上的補充維生素類藥品和保健品層層包圍的情況下,卻異軍突起,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成長快樂沒有針對所有的人群,而是選擇少年兒童作為其目標使用人群,把希望自己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們作為成長快樂的目標購買人群。因為市場定位精準,養生堂只用了半年時間,就讓成長快樂在復合維生素產品中異軍突起。
二、品牌營銷模式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名優OTC產品的銷售額已占到所有OTC藥品的70-8-%。
在醫藥界已經達成共識,做品牌比做銷量更重要,但好品牌的樹立似乎又與處方藥不能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相矛盾。對此,不少藥企開始通過非處方藥帶動處方藥,將原本用于處方藥的廣告投入到非處方藥的廣告宣傳中,通過對非處方藥的廣告宣傳,擔負起品牌建設的重任。
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就是以施爾康和百服寧系列品牌等非處方藥的成功營銷而深入人心的。非處方藥的營銷越來越趨向于快速消費品營銷。原先OTC市場上那些巨額廣告花費、濃重非理性色彩的特殊營銷模式目前正處于根本性的轉型和改革之中,其中的一點就是一些富于快速消費品營銷經驗的市場人員開始進入醫藥企業。
案例:
在品牌營銷模式的運用中,東盛科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3年,東盛科技掀起了名為“抗感風暴”的品牌戰略:用白加黑支撐起東盛科技的企業品牌,再憑借東盛的實力,推出東盛牌板藍根顆粒、東盛牌抗病毒口服液等一系列感冒藥,形成了一個抗感家族。
白加黑1994年10月投放市場,剛上市三個多月就實現銷售額7000多萬元,成為藥品營銷史上的一段傳奇。到2002年,白加黑在感冒藥市場上,不論品牌知名度、美譽度還是忠誠度都名列前茅。轉至2003年,在非典期間貢獻顯著的東盛集團以白加黑為旗幟,攜抗感全系列近20種產品,卷起了“抗感風暴”。東盛抗感系列藥物包括綜合抗感、抗病毒、抗菌、解除頭痛發熱、止咳化痰、提高免疫力六大系列近20種藥物,其中包括中藥和西藥,包括成人食用的和專為兒童設計的藥物,包括普遍選用的和專為白天工作、學習的人群設計的藥物。
三、直銷模式
直銷作為一種銷售方式并非適用于一切產品,事實上其應用范圍是很有限的,最多的直銷產品是保健食品和化妝品。
大凡適合作直銷的產品,都有兩個特點,第一是生產成本占產品的價格比例非常小,也就是說渠道流通成本非常高;第二是這種產品幾乎每個家庭或者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由于這一類產品消費的經常性特征,才有可能形成持續的連鎖消費行為,從而形成直銷業的市場。
案例:
藥品的直銷模式在國外已經屢見不鮮,在國內卻剛剛開始起步,目前,天獅集團已成為國內藥品和保健品直銷模式的先鋒。
在營銷模式上,天獅很注重全方位創新。2001年,他們推出了較為成熟的“三網合一”的營銷策略。在美國建立了大型網站,連接86個國家和地區,為完成全世界互動、資源共享縮短了時間和距離,實現了制度化、科學化、信息化和系統化管理,將互聯網、10萬家加盟連鎖店和人力資源網組合在一起。
四、網絡營銷模式
據統計,全美一年用于上網購藥的消費支出將達到2300億美元。趨勢表明,網上藥店將成為醫藥費企業終端競爭的下一個重要戰場。據美國一家以銷售保健營養食品為主的網上藥店drugstore.com的總裁預計,網上藥店在今后的五年里,會獲得20%至25%的發展。
藥品的網絡營銷具有先天優勢。首先,藥品有許多適合于網上銷售的特點:除體積小、重量輕、便于運送等物理特性外,藥品還有明確的規范標準,便于網上瀏覽的介紹說明等。傳統的醫藥經營模式需要通過批發商、供應商及醫藥公司等眾多中間環節。但這些中間環節在解決了藥品的基本流通問題外,還大大提高了藥品的價格,而藥品的網上銷售則可以避開其中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使其價格得以大幅降低。因此,藥品網上銷售的價格優勢非常顯著。
其次,通過電子商務的有效運行,可有效改善醫藥企業的眾多“傳統問題”:提高醫藥企業各項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技術創新;減輕各類事務性工作的勞動強度,使從業人員得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服務于客戶;改善經營管理、堵塞漏洞,保證病人和醫藥企業的經濟利益。
案例:
在美國,目前網上藥店有1000多家,而預計網上藥品零售、批發規模將在未來兩年內超越傳統的醫藥市場。
在國內。國家經貿委早在1999年9月就下發了《關于開展醫藥電子商務試點的意見》,并選定了規模大、計算機管理基礎較好的上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金藥信息網絡公司武漢分公司為醫藥電子商務試點企業。在政策的鼓勵下,國內的醫藥電子商務市場也日漸紅火,各醫藥廠商、經銷商紛紛設立自己的網站,在宣傳介紹自己產品的同時傳播各種醫藥知識,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
到目前為止,北京市擁有獨立域名的健康、醫藥網站共有120余家,而在全國此類網站則有600多家。上海則在構建國內最大的藥業立體電子商務平臺,目標直指傳統的中醫藥領域,希望通過與全國所有中藥材交易市場聯手運作,建立一個輻射全國乃至亞洲的中醫藥網絡。
五、連鎖營銷模式
連鎖藥店是目前醫藥行業中最受關注的焦點。流通企業、生產企業、上市公司、國營、民營、個體齊開藥店的現象比比皆是,從我國目前藥店的數量和質量看,在很多地區依然不能滿足群眾的消費需求,因此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發展藥店,尤其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連鎖藥店,稱得上是醫藥流通領域的一個亮點。
藥品連鎖企業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規模與服務。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連鎖經營的規模與服務水平都還很低。如美國1999年有傳統連鎖藥店19000家、食品超市藥店7000家、大型購物商場5000家,連鎖藥店銷售處方占全美處方數的 60%;排名前十位的藥品連鎖店總數達22000家,占全美藥店總數的68%,規模最大的CVSCorp擁有藥店總數3954家,零售額為90億美元。而我國目前最大的連鎖規模還不到1000家,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