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企業如何逃離困境
發布時間:2009/2/13 17:00:00
發布人:admin
“今年的醫藥市場變化實在是太大了,營銷不好做。”這是一位醫藥企業老總的話。隨著國家政策的完善及職能部門的管制,醫藥企業遇到空前困境,如何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實現最大利潤化,是目前企業面對的共同難題。
隨著24號令的頒布,企業沒有了個性化的商品名,消費者看到的都是藥品通用名。同樣配方、同樣工藝的藥品就會出現三四十家企業同時生產,打廣告,大家都受益,不打廣告,更是沒有活路。
目前的醫藥營銷就是在夾縫里求生存。
小小策劃多年來一直關注消費者的取向和市場的變化,也與經銷商有緊密的聯系,深度了解他們的需求。
目前醫藥企業大多以招商為主,因為其風險小,獲利快,得到了更多企業的青睞。在醫藥界剛剛開始招商時,只要有個包裝就能在招商會上圈到錢,而這種快速發展的模式,招來了更多的競爭者和政府的管制。“花錢賺吆喝”的狀況每個企業都有過體會。
要想招到商,先得知道經銷商擔心什么?消費者想要什么?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經銷商選擇產品也慎重考慮,他們最擔心的兩個問題:一是自己掏錢打廣告,別的產品受益;二是擔心產品掙不到錢,白白花費一年的時間。
隨著媒體的頻繁暴光,和醫療糾紛的屢屢出現,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智了。首先擔心的是藥品安全問題,其次才是有沒有效果。
中醫說:治病容易診病難。找到問題所在,就會找到解決方法的。
我們先從說服經銷商開始。小小策劃認為,要使經銷商做你的產品,企業先得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一要找出與同類產品的差異,這個差異不僅僅是功能上的,最好能和商標名聯系起來。這是藥品名規范之后,唯一區分“此”與“彼”的證據;
二要有可獲利的操作模式,現在是靠模式掙錢的年代。企業要摸索一套與本產品相適應的模式,經銷商只要復制此模式就可以達到一定的目標,那么,他的風險自然也就降低了。
針對消費者的訴求就是實在,品質保證和效果驗證。從多個方面把這兩點體現出來,反復灌輸,就會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