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895631
發布時間:2010/3/23 15:56:00 發布人:health
強扭的瓜不甜,催熟的草莓呢?
激素濫用使得很多反季節果蔬索然無味 有關部門稱目前對于激素使用標準各國都沒有明確的界定
青島早報
本應四月才上市的草莓,如今在早春三月就充斥街頭。不過,隨著越來越多外表光鮮、碩大的草莓不斷出現,越來越多的市民產生了疑惑“現在的草莓怎么沒味?”其實,不僅草莓,像圣女果、葡萄、西紅柿、黃瓜等果蔬都已反季節“走”上我們的餐桌,它們味道越來越淡的原因是什么?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反季果蔬使用的是植物激素,這種激素對人體危害雖暫無定論,但是這些使用了激素的草莓不但口感不佳,而且其營養價值已得不到保證。”被喻為“草莓之父”的中國農業大學姜卓俊教授向記者介紹說。
只為嘗新鮮不差錢
看著盤子里洗好的幾個如草雞蛋般大小、外表紅潤的草莓,家住華陽路的市民孫女士和家人吃了幾個后心中犯疑,她帶著這些草莓來到早報接待室。“這草莓根本沒有草莓味,里面的果肉全是白的。”孫女士邊說,邊用刀子將帶來的草莓切開。記者看到,這些草莓個頭都較大,最大的約重一兩,被切開的草莓只有邊緣處是鮮紅色,中間和底部幾乎全是白色,記者嘗一個草莓,感覺不但不甜,而且沒有草莓的綿軟感,中間和底部的白色果肉澀硬發酸。
記者隨機采訪了30多名市民發現,超八成的市民都表示春節期間嘗過鮮。“吃草莓主要圖個新鮮,過節擺在果盤里也好看,價錢和味道還真沒太考慮。”28歲的市民張先生在大連路市場提著一袋草莓說。
“現在的草莓沒啥吃頭,大年初一孫子給我拜年就買了一袋草莓,六十元錢只買了十幾個大草莓,而且感覺這些草莓都沒有什么味道。”家住嫩江路的李大媽說起草莓來就搖頭說“不值”。但是更多的市民在接受記者調查時均對反季出現的草莓表示擔憂,“這些草莓是怎樣種出來的?”“添加了什么 ‘元素’?”“這些添加物質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上述疑問成了市民最關注的問題。
催熟草莓成暢銷貨
為探明反季草莓的“身份之謎”,記者來到島城草莓集散地之一的撫順路水果批發市場。水果商販劉女士身旁堆起了半人高的草莓空盒子,她眼前的草莓也只剩下了半盒。
劉女士向記者坦言,現在市場上銷售最火的是人工催熟的草莓,而真正的“無公害”草莓,因為銷售價格比較高、保存時間短,就是進了貨也賣不動,萬一霉爛得不償失。“我們進貨時只看草莓的個頭和新鮮度,再就是價錢,咋種的、是不是無公害我們都不問,顧客大多也都只關心這兩樣,因為即使現在價格降了一半,也很少有人買回家自己吃,大部分都是買了裝到禮盒中送禮。”劉女士介紹說。
記者在市場上轉了一圈發現,商販們賣的草莓主要是豐香、章姬兩個老品種,每公斤售價在12元到15元。
無公害草莓賣不動
在居民區附近的農貿市場上,草莓的品質和價格開始有了差距,在大連路市場外的馬路上,最便宜的草莓5元兩斤,這種草莓個頭很小,顏色半紅半白,被商家堆在水果攤的角落。“這種草莓回家捂捂就變紅了,一樣吃。”攤販向記者介紹說。記者嘗了一顆這樣的“半紅”草莓發現,味道和普通草莓差不多,只是感覺更生澀,這種草莓銷售情況最差。
農貿市場上除了占據主角的煙臺草莓外,還有部分商販在攤上豎起“嶗山草莓”、“夏莊草莓”的招牌,這些草莓比外地草莓要貴些。“這都是早晨我剛從自家地里摘的,絕對新鮮。”在營口路市場上,自稱是來自城陽夏莊的孫先生指著身前十幾斤草莓介紹說。記者發現他的草莓個頭比禮品草莓要小些,顏色不一,要價高達20元一公斤。“只有那些買回家自己吃的市民才會選我的草莓,大多數人喜歡買個大便宜的送人。”老孫說。
超市的無公害草莓銷售也很慘淡,在東部一家超市記者發現某品牌無公害草莓賣到了60元一公斤,在半個小時的時間里該草莓攤前沒有一人上前挑選。
“草莓用的還算少的,蘋果、桃子、葡萄、香蕉等水果,只要是提早上市且有賣相的,多是靠催熟劑催熟的。”常年開車去全國各地販賣水果的張明(化名)向記者道出行業內幕。
一個水果商的告白
我老家在瓜果產區,我從小跟著父母種蘋果、葡萄,對將水果催熟、催紅增大的各種方法都了如指掌。不僅是草莓,葡萄、蘋果以及芹菜等水果蔬菜上都經常使用赤霉素,這種激素能刺激植物細胞分裂和生長,在種植反季節水果中,使用生長調節劑已是公開的秘密。果蔬生長過程中使用的膨大劑的化學名稱叫細胞集動素,屬于激素類化學物質。有些菜農在黃瓜、西葫蘆等蔬菜上使用,以此方法使果蔬細胞非正常膨大,個頭比正常長大的果蔬大1到2倍,形狀變得比較奇特,如西紅柿長尖、草莓呈梨狀,黃瓜尖部肥大與蒂部形成鮮明對比等。
為了便于水果儲藏、運輸,將接近成熟期的果品提前采摘,上市銷售前用“乙烯利”催熟是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催熟所使用的乙烯是微量的,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如果為了使水果提前上市賣好價錢,將成熟期較遠的青果催熟,則需要大量乙烯,這樣的水果吃了后對人體有害。
青葡萄用“乙烯利”溶液浸泡后,過一兩天就變紫;半熟脆桃用明礬、甜味素、酒精處理,吃起來清脆香甜;芒果常用生石灰捂黃。青芒果用生石灰捂黃后,表皮看起來黃澄澄的,但吃起來卻沒有芒果味;梨先是使用膨大素、催長素催熟,再用漂白粉、著色劑(檸檬黃)漂白染色,吃起來又澀又酸;生柿子用酵母或催熟劑催熟后顏色鮮亮,但柿子的甜度大減;大棗用化學劑染色,然后用開水泡。不管多青的棗,用開水一泡馬上變紅……
打了膨大劑草莓賣高價
部分農民為趕在春節前上市在臘月里加藥
人工催熟的反季草莓和無公害草莓的差別到底在哪里?這也許只有種植戶能說得清。記者以想大量購買草莓為名,從一名商販處聯系到一名外地種植草莓的商戶林女士,種了十幾年草莓的她告訴記者,天然草莓的成熟期一般在4、5月份,進了臘月門就開始賣草莓,并可一直持續到翌年5月——這是因為大家都開始利用大棚種植反季節草莓。所謂“反季節”,就要使草莓違背原先的自然規律,讓它早早打破休眠期、提前開花和迅速生長,這就要使用調節劑。“在種植中,我們使用一種俗稱‘920’(學名赤霉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林女士告訴記者說。
在閑聊中記者了解到,除了促進生長,草莓在成熟期容易感染 “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蛇眼病”等,為祛除病害,大多數農戶會施用藥物來應對。“一般情況下,我們用藥都很講究,都是在草莓掛果前用藥,在草莓成長期一般不再打藥,但是我知道有個別農戶為了趕在春節前上市會在臘月里加藥。”林女士說。
林女士告訴記者,每年進了臘月后,草莓收購價不斷走高,平時每公斤12元到16元,從臘月廿八就漲到了30元一公斤,水果販子天天在等著要貨,這時有人就打起歪主意,用上膨大劑和催紅劑。過了春節后,雖然價格跌落,但由于在3、4月份櫻桃、杏等春季水果還沒上市,島城鮮果市場仍以草莓為主,這就讓不少農戶為了追求高產而用藥。
買袋催熟劑只需兩元錢
賣藥者多對這些催熟藥物的成分一問三不知
根據草莓種植戶提供的藥名,記者僅花了4元就在一家農藥店購買了兩袋有膨脹和催紅復合功能的生長調和劑。記者在這家農藥店中發現,此種膨大劑和催紅劑相結合的復合調節劑被擺到柜臺最顯眼的位置。“這個藥效果最好了,賣得也不錯,周邊農戶基本都在用。”店老板向記者介紹說,閱讀這種藥物的產品說明記者發現,這種產品只列舉了藥品中所含的銅、鋅、硼等元素的含量,對藥品的化學成分沒有太多注解。但在效果方面,這種產品宣稱農戶在使用時只要這種藥品稀釋2500倍后噴灑到草莓上后,一個周就能見效果,果實能比以前增大一倍不說,顏色也是紅潤鮮亮,可以達到提前上市8到15天的效果。
比起實體店的買家,許多網店賣的膨脹劑和催紅素藥效則更猛。“我這里的調節劑藥效很好,你只要摻上水噴到果實和葉面上,24小時就能見效。”一名安徽阜陽網絡店主向記者介紹說。不管是網絡商家還是實體商家,都對藥物具體成分一問三不知。
無公害草莓色鮮味香甜
每公斤售價40元多在地頭就被消費者或企業買走
普通草莓可能是節前拼藥的“早產兒”,那么“無公害”草莓情況如何?昨天中午,記者來到了城陽區王家曹村的一家水果基地里,跟隨農民王女士到地里探訪。
來到草莓大棚,記者發現一個大棚中有十幾個吊桶,王女士稱那是用于無公害種植草莓的重要工具——硫磺蒸發器。通過每天一次的硫磺熏蒸,散發出的單質硫,在棚內有極好的殺菌作用,而且對農作物及果實都很安全,可有效控制一些有害病菌的滋生,從而不需要再使用農藥噴灑草莓果實和葉面。
除采用熏蒸法殺菌外,農戶還通過不斷更換草莓品種的方式保持草莓本身抗病性。“一種草莓品種栽種三年以上,自身的抗病性就會減弱,我們基本上每年更換一次草莓品種。”王女士介紹。在大棚中,記者還看到了蜂箱,王女士介紹,他們在使用早熟新品種的情況下用蜜蜂自然傳粉,并不需要“920”等調節劑。從大棚中記者摘下一個草莓后切開發現,這種草莓從外到內都是均勻的鮮紅色,放到口中滿嘴香甜。王女士稱,不使用激素草莓品質好,平時售價達40元一公斤,過年時也會漲價。
據了解,因草莓種植對土質要求較高,在島城周邊適合種植草莓的地方不多,離市區最近的城陽種植基地目前也只有500多畝草莓大棚,每天草莓產量有限,大多數草莓在地頭就被消費者或企業直接買走,所以通過水果商販販賣到市區的本地草莓數量很少,市場上的草莓大部分都是外地貨。
本版撰稿 記者 王壽林 攝影 王建亮
教你鑒別催熟水果
草莓:首先要看草莓的外形、顏色。正常生長的草莓外觀呈心形,如果草莓色鮮、個大,顆粒畸形,咬開后中間是空心的,這種草莓就很可能是“激素草莓”;其次,通過聞水果的氣味來辨別。自然成熟的草莓聞上去,會有一種果香,但“激素草莓”卻散發不出這種香味;第三,激素草莓有個明顯特征就是量重。同一品種、大小相同的草莓,催熟的、注水的草莓同自然成熟的草莓相比要重。
香蕉:熟透的香蕉皮有明顯的“梅花點”,催熟的一般沒有“梅花點”。自然熟的香蕉熟得均勻,不光是表皮變黃,香蕉的芯是軟的。催熟的香蕉芯是硬的,聞起來有化學藥品的味道。
西瓜:打過針的西瓜拍打時聲音不脆亮,西瓜籽小而白,甜味不均勻,靠近瓜蒂處甜度較濃,遠離瓜蒂部位甜度降低。使用催熟劑、膨大劑的西瓜,皮上的條紋不均勻,有異味。而自然熟的西瓜籽黑而飽滿。
橘子:自然長熟的橘子顏色呈金黃色并泛著紅點,橘子蒂是青綠色的。催熟的橘子是亮黃色的,顏色不太正,橘子蒂是干的。
荔枝:酸液浸泡過的荔枝,手感潮熱,甚至有燒手的感覺,不僅沒有香味,聞起來反而有點酸,其比重比自然熟的荔枝重一些。而自然成熟的荔枝聞起來有淡淡的香味。
橙子:進口橙子表皮的皮孔比較多,摸起來較為粗糙。假冒進口橙子表面的皮孔比較少,摸起來相對光滑些。對假冒的進口橙子用紙擦,紙的顏色會變紅,因為在處理的過程中不良商販加入了色素。
梨:處理過的梨汁少味淡,有時會伴有異味和腐臭味,易腐爛。
葡萄:青葡萄浸泡“乙烯利”變成的紫葡萄,顏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