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895631
發布時間:2020/8/11 11:02:00 發布人:mayi
50歲的明君,是一個區中學的校長,工作得心應手,人脈資源豐富,任何事情處理起來都游刃有余,正所謂年富力強。家屬也是一個學校的教師,工作穩定,溫柔賢惠。女兒剛剛大學畢業,也通過考試進入一所中學任教,一個家庭的幸福剛剛綻放。可是命運卻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一次籃球比賽后,明君忽然感到肺部不適,吃了些感冒藥不見好轉,后來去省醫院做了個全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有一個腫瘤,已經雞蛋大小。醫生告訴他,要么保守治療,要么手術,需要切除一葉肺。堅強的他選擇了手術,術后的他還談笑風生,但是經過后期的幾次放療和化療,依然控制不住病情的惡化,僅僅1年時間,就永遠的告別了他熱愛的工作和親人。英年早逝,留給親朋無線的悲痛和唏噓。
其實,這不是在一個家庭發生的悲劇,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到來,以及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城市化等因素帶來的生活習慣改變,近年來我國居民的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提高,惡性腫瘤已經超過心腦血管疾病,成為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占死亡比例25%以上。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每十萬人中有264人患癌,一生中22%的概率患癌癥;每年每十萬人有192人患癌死亡,病人數目及結構呈現出“更多、更早期、更年輕”的趨勢,中國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30%左右,遠遠落后于美國和日本的60%,可見中國腫瘤防治態勢非常嚴峻。
當診斷為惡性腫瘤的時候,人們往往去尋找現代醫學的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生物治療。但在的治療中,患者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放化療后毒副作用、繼續復發、轉移,怎么辦?晚期腫瘤怎樣延長生存期?內分泌治療、生物治療無效或香發轉移又怎么辦?化療后的耐藥怎么辦?當我們面對多個怎么辦的時候,由由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陳康林編著的《藥用真菌腫瘤學》會帶給我們新的認識和希望。
陳康林1963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林區。多年來,他在中國四川、海南、云南、西藏、貴州、黑龍江和美國、尼泊爾、老撾、越南等原始森林深處考察學習,飽讀野生藥用真菌專著,親自采摘食用300多種野生真菌,研究實驗配伍藥用真菌配方用于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和醫學突破。2014年3月,人民日報報道了陳康林研究團隊在腫瘤治療上有新的突破的新聞報道。其在研究利用野生藥用真菌的事業上獨辟蹊徑,30年間曾先后深入原始森林采集收藏了300多種、數千份珍貴的野生藥用真菌標本,《藥用真菌腫瘤學》即是他四十多年真菌研究心血的凝聚,書中詳盡介紹了藥用真菌的種類、有效成分、以及對于不同類腫瘤的作用等,提出了生物免疫化療的新概念。
原中央保健局局長王敏清教授稱陳康林為“中國藥用真菌科學實踐第一人”: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山西省政協副主席、著名藥用真菌研究專家劉波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相關專家學者稱贊陳康林“開創了中國藥用真菌臨床醫學的歷史”。2014年2月美國醫藥之都休斯頓市市長把2月16號到2月22定為美國休斯頓市陳康林周
本書由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陳康林18518399319編著,16開389頁 ,270張圖,67.2萬字,定價128元,順豐包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