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895631
發布時間:2007/8/8 20:13:00 發布人:lzy
感冒藥
國外最新資料表明,一個人每年患4—6次感冒,并非免疫力低下而屬正常范疇。感冒病的自然病程為3—7天。目前,無論何種感冒藥,僅能緩解此病的某些癥狀,并無特效。治療感冒病,關鍵在于控制其并發癥。只要沒有并發癥,服1—2天感冒藥,使頭痛、咳嗽、噴嚏、流涕、身疼等癥狀有所緩解,即可停藥自養。待其“自然病程”完結,各種癥狀亦隨之完全消失。若是從感冒開始,便多種感冒藥同服、久服、超量服,反會使胃腸及肝腎功能受損,代謝紊亂而且抵抗力降低,造成感冒病的自愈期被動后延。
瀉下藥
引起大便秘結原因多而復雜,應尋因處置,不必都去服瀉下藥。除非便秘很厲害,需要服瀉下藥,也得按少服和便通即止的原則,切不可一見便秘即行瀉下藥,或依賴瀉藥而解便。經常性地使用瀉下藥,會使腸蠕動失常,出現“秘——瀉——秘”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對營養素的吸收利用而危害健康。對年老體弱者的便秘,應多吃蜂蜜、麻油之類的潤腸品。
止痛藥
頭痛身疼、神經性疼痛和某些風濕性疼痛者,大多有自服止痛藥習慣。常用的止痛藥,雖能暫時緩解各種疼痛,但不能根治引起疼痛的疾病。過多過久地服用止痛藥其害有三:一是出現胃腸不適、氣喘、消化道潰瘍等癥狀和疾病;二是增加肝腎解毒排毒的負擔,影響正常代謝;三是容易成癮,造成用藥量被動增大。另外,因工作勞累所致的身疲體乏,肌體似痛非痛,自服止痛藥無異于飲鴆止渴,更應注意。
抗生素
對待發燒,切不可亂用抗生素;應查明病因,針對性應用。在服用抗生素時,一般應連續服5—7天,才能基本控制病菌感染。有的人在服用1—2天,待發燒消退,其他癥狀緩解后便停藥,病菌就可能“東山再起”。再次使用同種抗生素,他們會感到藥物越來越不靈卻不知病菌已對這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正確的方法是,每次感染換用1—2種抗生素,若必須久服,也應幾種抗生素交替使用。
(www.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