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895631
發布時間:2007/11/6 22:13:00 發布人:lmf
從去年的“齊二藥”等大案接連發生,到今年國家藥監局原負責人鄭筱萸被處極刑,公眾信任危機陰影自上而下籠罩著整個藥監系統。究竟我市的藥品、醫療器械市場監管工作情況如何呢?鄭州市人民群眾的用藥環境是否安全呢?昨日,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我市的藥品安全情況,會議中透露去年河南省藥品合格率位居全國第一,今年年底前全市所有醫藥連鎖企業要達到100%統一配送,以保障市民用藥安全。有專家建議,政府和企業主動公布藥品相關信息才是改善用藥安全之道。
去年河南省藥品合格率98.7%,居全國第一
鄭州市市民用藥情況是否安全呢?據悉,目前我市現有藥品生產企業50家,藥品批發企業69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8家,鄉鎮以上醫療機構269家,診所4000多家,醫藥器械生產企業113家。市藥監局表示,經普查,全市藥品生產企業共有注冊品種1464個,目前全市已對187個注冊品種實施GMP管理。“去年河南省藥品合格率是98.7%,位居全國第一,同時我市的藥品安全呈逐年上升態勢。”市藥監局有關負責人說。
監督員坐鎮制藥廠出問題要擔責
為保證藥品生產環節不出差錯,鄭州市藥監系統向涉及生產無菌制劑、疫苗、血液制品、大容量注射劑和小容量注射劑等高風險產品的10家藥品生產企業派駐了14名駐廠監督員。這些監督員重點對原輔料來源、藥品生產工藝和成品檢驗等重要環節開展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企業存在問題、整改情況和違法事實情況及時上報。
這種駐廠員能否發揮有效的監管作用呢?市藥監局局長吳希悅表示,這樣做可以把監管關口前移,有效防止藥害事件發生。“這些監督員實行責任制,如果駐廠的藥品出現責任,這些監督員要擔負主要責任。”
全市所有連鎖藥店都要統一配送
針對鄭州市的藥品流通環節監管情況,市藥監局表示,近期將重點整治藥品零售連鎖企業不能統一配送、連而不鎖和零售藥店出租柜臺等問題,經過集中檢查整頓,目前全市28家連鎖企業,達到藥品統一配送的企業由原來的6家增加到了23家,其中未達到100%統一配送的連鎖企業,市藥監局表示要在年底前完成。
市藥監局還要求,嚴禁藥品零售企業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轉讓柜臺,禁止藥品供應商以任何形式進駐藥品零售企業銷售或者代銷自己的產品,非本藥品零售企業的正式銷售員,不得在店內銷售藥品。
針對農村藥店少,農民缺乏必要的合理用藥知識這一情況,鄭州市建立了符合實際情況的藥品供應網絡和發展模式,截至目前,鄭州市六縣一區有2022個村實現了藥品連鎖配送進村,覆蓋率達100%。
藥品不良反應情況可在線報告
市藥監局表示,醫院要依法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并開通網絡實現在線報告,保障市民用藥的安全。
據統計,市藥監局對18個項目的藥品檢測結果出具藥品檢驗報告書,檢驗報告書正確率100%。1至9月份,共收集錄入ADR(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6368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164例,其中新的、嚴重的ADR報告1100例。
從10月1日開始,鄭州市對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區域性批發企業的購進、銷售數量、庫存數量也實施了全過程動態監管。
數字查處藥品違法案件2156起
截至目前,鄭州市藥監部門受理群眾舉報投訴211件,立案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156起,結案2095起,結案率97.2%。其中,重大案件9起,移交公安機關2起,收繳罰沒款314.3萬元。
查處案件的類型主要有:小針劑、小輸液內有可見異物;零售企業沒有按規定放置藥品,比如倉庫溫度不夠、防鼠措施不到位;劑量使用超標,醫師出現人為的事故等。
建議藥品信息公布應多渠道、經常性 讓老百姓用藥更安全
面對藥品安全不足的現狀,改善之路在何方?一位經常打醫療事故官司的律師說,老百姓很信任政府的信息,有關藥品的各種信息,例如哪些藥曾出現過不良反應等,這些信息公布不太透明,信息不平等導致打起官司來也無法很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因此藥品的生產、經營企業都有義務向公眾提供這些信息。
但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現場,市藥監局對于查處的9起重大案件一直保持緘默,其負責人表示“有問題的企業已記入黑名單,希望這些企業不要再出現問題”,至于會不會公布這張名單,“需要公布的時候就會公布”,藥監局領導這樣說。
有專家認為,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政府、企業各盡其責是關鍵,政府更應該加強監管力度,構建透明公正的信息公布平臺,切實保障藥品安全。
對于老百姓如何自己保障用藥安全,吳希悅給老百姓建議,一定要到正規藥店購買,要看藥品是否正規廠家生產。“最近發現我市有很多收藥的小商販,還有擺攤設點賣藥的,甚至還有賣過期藥品的,這些一定不要買。”吳希悅提醒說,“如果懷疑某個藥品有問題,不要急于丟掉,一定要先報到藥監局再說。”
數據來源:鄭州晚報